• 食用菌杂交育种技术

    菌类知识食用菌杂交育种技术

    杂交育种是培育菌种的有效手段。诱变育种主要是通过改变核酸分子而引起变异,而杂交则是通过2个或几个亲株的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或重新组合而获得新性状的。进行杂交时,亲代必须有标记。凡同宗接合的食用菌,可用营养缺陷型来标记。营养缺陷型是指在营养特征上表现某种缺陷的变异菌株,它在不含氨基酸、维生素等有机物的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。可以把2个不同品种的营养缺陷型混合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,如果它们能生长...

    2024-12-20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银耳烂耳怎么办 银耳烂耳的原因与防治方法

    菌类知识银耳烂耳怎么办 银耳烂耳的原因与防治方法

    在银耳的栽培过程中,极易发生银耳烂耳现象,那么银耳烂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出现银耳烂耳怎么办呢?今天我们就讲讲银耳烂耳的原因与防治方法,供种植银耳的朋友们参考。 一、银耳烂耳的原因 银耳栽培过程中,发生烂耳的原因很多,主要有四种情况: (1)“黄水珠”累积过多。在子实体分化阶段,银耳原基会分泌出“黄水珠’,此时应抓紧喷水调温、加强通风,并及时把“黄水珠”倒干。否则,就会大量沉积于耳基,导致烂耳。...

    2024-12-20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金耳栽培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

    菌类知识金耳栽培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

    1. 发菌期:要遮光,避免阳光直射,温度控制在20至23℃,常通风换气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%左右。一般经过23天左右,菌丝即可长满袋。 2. 出耳期:接种后30天左右菌丝长满,要将菌袋平放在出菇架上,及时撕掉接种口的胶布,并盖上报纸,往报纸上喷水,保湿遮光。加大昼夜温差在10度以上,往地上和墙上喷水,空气相对湿度85%。当幼耳长到2厘米时,要延长通风时间,加大通风量...

    2024-12-20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谨防平菇五症减产

    菌类知识谨防平菇五症减产

    1. 季节和菌种的“不适症” 冬季种植高温型品种或春季种植低温型品种;使用已老化或污染的菌种,因而引起了平菇的“不适症",主要表现为发菌缓慢,出菇迟,甚至不发菌不出菇。其实平菇虽然有各种温型的品种,适宜于一年四季栽培。但是,平菇大多属低温型,只不过近年来人为地选育了少数高温型来满足夏季生产需要,绝大部分品种还是中低温型的。因此,根据平菇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,春秋两季是平菇生产的旺季...

    2024-12-20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袋栽食用菌种植流程你学会了吗

    菌类知识袋栽食用菌种植流程你学会了吗

    根据不同食用菌品种的营养需求,将各种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。例如,平菇菌棒的典型配方是木屑 78%、麸皮 20%、石膏 1%、石灰 1%。这些原料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,搅拌机通常是螺旋结构,能够将原料上下翻动,确保混合均匀。搅拌时间一般在 15 - 20 分钟,使各种原料的分布达到高度一致,为菌丝生长提供稳定的营养环境。 食用菌菌棒生产的原料主要包括木屑、麸皮、玉米芯等。木屑一般选用阔叶树的木屑...

    2024-12-20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蟹味菇如何栽培 蟹味菇种植技术的几个要点

    菌类知识蟹味菇如何栽培 蟹味菇种植技术的几个要点

    在众多的食用菌品种里,蟹味菇具有独特的清香味。那么蟹味菇如何栽培呢?近年来蟹味菇主要是在温室或大棚里栽培。今天我们就谈谈蟹味菇种植技术,供种植蟹味菇的朋友们参考。 一、蟹味菇栽培时间如何掌握 一般栽培以秋季接种、冬季出菇为好。南方诸省9月上旬至10月初接种,12月至春节前后长菇;北方地区宜于8月初接种,11~12月于温室大棚保护地出菇。 蟹味菇菌丝培养时间较长,适温环境下需6~7个月接种养菌...

    2024-12-20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菇房内的果蝇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消灭果蝇

    菌类知识菇房内的果蝇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消灭果蝇

    现在种植各种食用菌时,菇房内常常会出现一定数量的果蝇,很是让人心烦,也危害食用菌的生长。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菇房内的果蝇是怎么产生的,以及如何防治、消灭这些果蝇、 一、菇房内的果蝇是怎么产生的 果蝇由于体型小,很容易穿过纱窗,因此居家环境内也很常见。在菇房内,有个小口果蝇就能进来,有些种类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,让你防不胜防。 果蝇类幼虫习惯孳生于垃圾堆或腐果上,你的菇房中有点儿垃圾等不卫生的地方...

    2024-12-20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草菇菌丝萎缩的原因及防治措施

    菌类知识草菇菌丝萎缩的原因及防治措施

    在正常情况下,草菇播种后12小时左右,可见草菇菌丝萌发并向料内生长。如播种24小时后,仍不见菌丝萌发或不向料内生长,或栽培过程中出现菌丝萎缩,其主要原因有: ①栽培菌种的菌龄过长 草菇菌丝生长快,衰老也快,如果播种后菌丝不萌发,菌种块菌丝萎缩,往往是菌龄过长或过低的温度条件下存放的缘故。选用菌龄适当的菌种,一般选用栽培种的菌丝发到瓶底-周左右进行播种为最好。 ②培养料温度过高 如培养料铺得过厚...

    2024-12-20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草菇病虫害防治技术 草菇栽培的杂菌与虫害有哪

    菌类知识草菇病虫害防治技术 草菇栽培的杂菌与虫害有哪

    草菇的病虫害很多,常见危害草菇的有各种杂菌、木霉、菇螨、菇蝇及菌蚊等。为了你更好地栽培好草菇,我今天专门讲讲草菇病虫害防治技术,告诉你草菇栽培的杂菌与虫害有哪些。 一、危害草菇生产的主要杂菌 1、伏革菌 也叫小菌核。菌丝白色有丝状光泽,呈绵毛状。肉眼观察比草菇菌丝粗壮,在菌丝上形成大量小菌核。其形状大小色泽都近似油菜籽。一般都是由堆温太低,发酵不好所引起。 其危害主要是争夺营养,并分泌毒质...

    2024-12-20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草菇出菇水怎么喷 草菇出菇管理要点有哪些

    菌类知识草菇出菇水怎么喷 草菇出菇管理要点有哪些

    草菇在整个出菇阶段,需抓好的工作较多,但喷出菇水特别重要,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。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草菇出菇水怎么喷,以及草菇出菇管理要点有哪些等相关话题,供参考。 一、草菇出菇水怎么喷 草菇出菇期间,晴天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水,阴雨天少喷或不喷,使草堆经常保持65-70%的含水量为宜。喷水过迟或过少,会造成子实体发生部位过高,形成密而薄的劣质菇。 一般可随意抽取七、八根稻草进行检查...

    2024-12-20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茯苓高产栽培技术 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

    菌类知识茯苓高产栽培技术 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

    茯苓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,精制后称为白茯苓或者云苓,栽培价值极高。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,以便更好的栽培和种植好茯苓。 一、茯苓的栽培条件 茯苓的栽培条件 1、营养:茯苓菌丝的纯培养过程中常用土豆汁、松木屑、松木片作综合营养源,或用葡萄糖、米糠作碳源,氨基酸、蛋白胨等作氮源,磷酸二氢钾、硫酸镁、硝酸镁、熟石膏等作矿物质来源。 2、温度...

    2024-12-20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简介

    菌类知识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简介

    茯苓为兼性寄生菌,是我国传统名贵、常用大宗中药材,可食用,亦可入药。本文为朋友们介绍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,供参考。 一、选地与整地 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、南、西向的100~250的山坡地。土壤以沙土为好,粘土、沙砾土不宜种植,不宜连作。 深翻,除净杂物,有白蚁危害的地区需用杀白蚁药进行土壤消毒。在茯苓接种前10天再翻地1次,打碎土块,彻底除净杂物。 二、备料...

    2024-12-20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茯苓的采收与加工怎么做

    菌类知识茯苓的采收与加工怎么做

    茯苓是一种中药材,在我国有着非常大的种植面积,其使用历史也是比较悠久的。茯苓有着健脾宁心、利水渗湿等各种工作,可用于治疗心神不安、惊悸失眠等。而我们在种植茯苓时,不仅要做好管理工作。还要注意做好采收加工工作,保证产量,那么小编下面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茯苓的采收与加工,一起来看看吧! 1、成熟标准 我们在种植茯苓时,一定要注意观察好茯苓的生长情况,判断其是否成熟。在茯苓成熟之后...

    2024-12-20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茯苓的药用功效有哪些

    菌类知识茯苓的药用功效有哪些

    茯苓为兼性寄生菌,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的中药材,可食用,亦可入药。本文为朋友们介绍茯苓的药用功效有哪些,同时也谈谈茯苓的食用方法。 一、茯苓的药用功效 茯苓功效主要为渗湿利水,益脾和胃,宁心安神。治小便不利、水肿胀满、痰饮咳逆、呕秽、遗精、淋浊、惊悸、健忘等。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提供的数据显示,茯苓片年销售量达1000万公斤。市场需求量大,效益好,种植前景广阔。 二、茯苓的食用方法 茯苓味甘...

    2024-12-20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茯苓如何采收与加工

    菌类知识茯苓如何采收与加工

    茯苓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中药材,种植茯苓一般在一年之内收获,最多超不过一年零两个月。本文介绍茯苓成熟采收的标准是什么,以及茯苓如何采收与加工等问题。 一、茯苓成熟采收的标准 当茯苓皮色变深,外皮不再出现裂纹时,表明茯苓已进入成熟采收期。 茯苓成熟后外皮的颜色为褐色,粗糙没有裂纹,外皮的颜色如果为黑色的话,可能代表此时的茯苓已是过度成熟,那么一定要及时采收了,避免茯苓在地里腐烂。 二、茯苓如何采收...

    2024-12-20 0次

    阅读更多